生态环境要闻
南平邵武:护好绿水青山 就有了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23-11-09 来源:福建日报
邵武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护好绿水青山,就有了金山银山,先后获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百佳深呼吸小城、省级森林城市等称号,去年又被命名为全国第六批“两山”实践创新基地。2022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191.9亿元、林业工业产值146.1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3.8倍、3.3倍。
落实河长制,保河畅水清
11月8日,就查出的企业废水回收管破漏造成少量带有氨氮成分的水通过雨水通道排入富屯溪的问题,邵武市河长办专职副主任赵许彪带着2名监测人员到这家企业,督促解决。
近期,市河长办、邵武生态环境局对闽江上游的富屯溪沿岸水排入口进行了“高密度”“搜索式”排查和水取样,新发现十多个较小的隐匿排河口,责令限时整改3个存在问题的排河口。
邵武全面、扎实、有效实施“河长制”工作机制,守护好一汪碧水。实施了环境连片整治,溪沿岸村庄建设了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达标的尾水用于农田灌溉。在主河道和支流进入主河道的河口、中小型库区设立“电子河长”,实时监控水质水情;利用无人机及可见光相机、红外热成像仪等设备对中小型水库和河流进行全覆盖实时动态监控。市河长办牵头开展河湖“四乱”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对侵占河道岸线问题严查严打。2022年以来,组织拆除侵占岸线采砂设备,清理恢复河道岸线,发现并完成“四乱”整治问题720个,查处涉河涉水案件17起。
落实河长制,确保了河畅水清。邵武水环境持续向好,境内河道一二类水质100%,属国家考核流域(从光泽和顺桥到顺昌富文桥,长达80多公里)全面达二类标准(只要水质达三类标准即可)。去年,邵武河长制还获省级正向激励。
林木生长量,大于采伐量
“我们把保护好沿山镇33万亩林地,作为守护好古山溪的重要举措,减少砍伐指标,落细封山育林措施,做好增绿护绿文章!”沿山镇党委书记朱志明认为,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保护好绿水青山。
邵武市委、市政府确立林木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价值取向,让森林蓄积量不断增长,加大对于水土保持和涵养有重要作用的生态公益林、天然商品林及重点生态区位的商品林保护力度。2019年初,专门下发了林业生态管护机制工作方案,健全管理、护林、考评、巡护等机制,实行“日巡、月查、季评”;对接省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将全市276名专业护林员纳入系统。2021年,全面推行林长制,确定市、乡、村三级林长名单和责任区域,设立各级林长182个。
结合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实施,邵武集约栽培针叶树与乡土珍贵阔叶树混交林2.33万亩、针叶林改为针阔混交林10.28万亩,针阔混交林占比显著提升,形成由2到5个树种组成的复层异龄混交林;林分中小径材的比例下降,珍贵或乡土阔叶用材占比显著提升。生态公益林面积达88.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25.5%;森林覆盖率为79.84%、活立木总蓄积2767万立方米,分别较2010年增长10.3%、86.2%。
护好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经过几年的投入和管护,我们的竹林立竹数量和大口径竹都增多了,竹山更值钱了。”2018年初,当过护林员的桂林乡槎口村民李伯明,组建了竹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30户,竹林5000多亩。
槎口村,全市竹林最多村,竹林达3万亩。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村民转变经营模式,科学管护,修建机耕路,实现了增收。
目前,邵武竹加工企业达292家,涵盖竹炭、竹工艺品、竹家具等几乎所有竹制产品。邵武,年加工量5500万根,去年竹加工产值达45.9亿元。
护好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邵武积极推行“森林生态银行”模式,将分散、零碎的林业资源进行规模化、集约化整合,实现森林增绿、林农增收、集体增财的多赢,全市合作经营山林面积3.02万亩,收储改造提升面积1.55万亩。邵武在全省率先发放“林下经营权证”,让高投入、周期长的黄精、铁皮石斛、金线莲等高端名贵中药材,在租赁林地时,有更好的保障。目前,全市实现林下空间流转面积2.5万亩,发放“林下经营权证”21份、面积1.8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8万亩,年加工中药材产值达2亿元。(来源:福建日报 林传仁 蔡福水)
免责声明:环境信息公示网为公益性网站,建设单位、环评机构或技术咨询服务单位可通过本平台向社会公众发布相关环评信息公开、公参公示和全本公开,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及配套文件中的网络平台要求。在本平台公示有关信息和内容,由发布单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