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宣教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溯源
发布时间:2023-06-20 来源:福建日报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一系列绿色发展实践,形成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念和实践经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福建的早期孕育
1997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福建三明常口村调研,针对一些干部群众唯GDP第一,为追求经济效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他深刻指出,“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是,污染环境就没有道理,破坏生态和浪费资源的‘发展’就是歪道理。”他强调,“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这是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福建的最早孕育。
重视规划引领,推动绿色发展
习近平同志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他推动和主持我国经济特区最早编制的15年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正式提出规划生态环境问题,指出厦门发展战略的总目标是:“使厦门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先进,环境优美,城市功能较为齐全,人民生活比较富裕的海港城市。”他科学谋划福州3年、8年、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步骤、布局、重点的“3820”战略工程《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制定了《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为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发展方向和战略路径,为我们做好城市规划、更好治理城市提供了重要启示。
推动基层绿色创新实践
习近平同志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指出精准要精在因地制宜,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类型施策,进而取得脱贫攻坚的胜利。这一明晰的扶贫思路,得益于在宁德工作期间的生动实践。他到闽东上任后,深入调研闽东九县及毗邻的浙南地区,用脚步丈量闽东的山山水水,开启了探索闽东因地制宜的脱贫之路,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带领闽东人民实现摆脱贫困。闽东具有天然的林业、海洋优势,习近平同志以战略性思考将森林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强调“要把林业发展放在闽东脱贫致富的战略地位当中”“闽东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山,兴旺在于林”“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并创新性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重要论断。闽东地区精准定位自身的区位优势,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吃山”的建起有机茶、名优果蔬、珍稀林木等现代农业基地。“靠海”的推广“种、养、加”的经济经营模式,构建起了“一县一业”的农业特色产业格局。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较早探索,是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决策的成功典范,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这一改革把林农个人利益与农村集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兼顾合理利用与保护林地资源。这场由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的改革以先行先试的巨大勇气、改革创新的思路,探索出一条产权明晰、经营主体明确、林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林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国家得绿,林农得利”“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李宏伟)
来源:福建日报
免责声明:宁德企业环境信息自主公开网(披露平台),建设单位、环评机构或技术咨询服务单位可通过本平台向社会公众发布相关环评信息公开、公参公示和全本公开,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及配套文件中的网络平台要求。在本平台公示有关信息和内容,由发布单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