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要闻
福鼎生态环境局三举措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06 来源:宁德市福鼎生态环境局
近年来,福鼎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推动生态保护“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素质”协调并进,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一、坚持深化改革、守正创新,致力服务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宁德大湾区沙埕湾生态临港产业城市。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关口前移、审批提速、服务下沉,环评审批承诺时限统一压缩至1个工作日;深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运用,持续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与福鼎工业园区签订《强化园区生态环境帮扶指导框架协议》,全过程服务重大项目环保要素保障;与福鼎市气象局签订《生态环境气象监测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三年来,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158件,办理排污许可217件,出具项目准入等意见函71份。二是持续强化项目工作法。聚焦辖区生态环境短板弱项,坚持抓项目建设促环境提升,三年来全市共谋划生成42个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投资估算总计111.3亿元,其中与法国开发署合作的总投资8.31亿元的全国首个“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项目--福鼎市山水林海一体化保护管理示范项目正式签约启动;总投资5.24亿元的宁德首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八尺门内湾生态修复项目,获中央资金支持2.7亿元,已全面动工建设;作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积极探索“投、建、管、运”一体化模式,投资近9亿元生成四期农污项目,采取特许经营权公开招标方式,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是积极构建环境信用体系。扎实推进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健全完善环境保护“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近三年来,开展7批次、共250家次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在福建省企业环境信用动态评价管理系统等进行线上公示,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切实提高企业守信能力,助力企业良性发展。
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产业技改升级,有力地推进合成革、石板材、汽摩配、白茶等产业绿色发展。一是实施合成革产业绿色改造。先后督促完成龙安园区污水管网“暗改明”工程、龙安合成革污水厂技改扩容、文渡污水厂技改升级、店下-龙安综合污水厂等项目,会同工信部门出台合成革企业分类管理综合评价实施办法,退出合成革低效产能企业6家。鼓励合成革企业发展应用水性、无溶剂聚氨酯等环保型合成革,提升行业亩均效益。二是推动石材产业破旧立新。整合全市430多家小散乱石材厂,重组为28家标准化企业和2家精深加工企业,先后投入3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实现生产污水、淤泥零排放,标准化石材产业园实现“破旧立新、退转升聚”。三是推进汽摩配产业退城入园。文渡五金紧固件小微园、福鼎通用设备产业小微园、双岳汽摩配产业园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引导城区周边压铸、汽摩企业退城入园,助力经济绿色转型。
三、坚持系统治理、精准施策,致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积极开展百姓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集中攻坚行动,不断提升群众环境幸福感、获得感。一是强化督察问题整改。前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的52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销号,反馈的25项整改任务均已完成整改,其中已交账销号15项,剩余10项(均为全省共性问题)已完成宁德市级验收,正上报申请省级验收。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的32件信访件,已办结30件,阶段性办结2件(为重复件),初步反馈的5项个性整改任务,正在按既定措施推进整改。福鼎市白琳石材产业整治成效入选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编撰出版的《督察成效典型案例汇编》,海上综合整治经验做法获《人民日报》头版点赞。二是强化污染防治攻坚。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推动福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健全完善福鼎市重点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近三年累计下达重点流域和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资金1595.5万元,补助项目76个。福鼎东部岸段成功入选福建省第一批8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之一。三是强化环境执法监管。畅通群众企业环境诉求渠道,把12369环保热线并入12345政府热线,提升信访办理质效。三年来,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1900余件,受理办结率100%,均做到及时妥善处理。大力开展静夜守护、扬尘污染、餐饮油烟等“点题整治”专项行动,综合运用“双随机”检查、错时执法、“清水蓝天”专项行动等手段,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三年来,共办理环境违法案件82件,处罚金额达886万元,其中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侦办1件,有效震慑环境违法行为。
免责声明:宁德企业环境信息自主公开网(披露平台),建设单位、环评机构或技术咨询服务单位可通过本平台向社会公众发布相关环评信息公开、公参公示和全本公开,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及配套文件中的网络平台要求。在本平台公示有关信息和内容,由发布单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